生态文明宣讲DAY4丽江高山植物园
[前言: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探索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15次会议(COP15)第一个阶段定于10月11日-15日在云南昆明举办的背景下,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应用技术学院生态文明宣讲小分队寇灿老师,2020级生物教育专业学生邱梅、吴霞、付会、杨利娇、徐秀梅、杨达仙通过系列活动和报道,希望能够唤起公众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思考,从而身体力行以自然之道,养万物生的和谐法则。]
2021年8月26号是我们活动开展的第四天,今天我们活动的目的地是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丽江高山植物园。今天的主要任务是由指导教师带领我们去植物园调查植物的种类和学习植物分类知识,今天我们还有幸邀请到了高培仁老师参与到我们的活动当中,同时看望暑假在植物园参与实践学习的同学们,聆听他们两个月学习的感受和收获。
到达植物园之后,明老师和范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培育种植了许多高山珍稀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温室大棚。专业而又幽默的小明老师给我们大家分别讲述了大棚里的植物和特征(种类、生活环境、习性、价值、花期等),在这我们认识了许多高山珍稀物种,其中就有被金丝猴作为主食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青树,还有红豆杉、珙桐等珍稀植物。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签订了教学科研合作协议,共同培养生命科学领域的实用创新型人才,随后,与暑期实践同学的交流座谈会在小会议室开展,座谈会由范老师主持,他热烈欢迎各位师生的光临。后面主要是野外实践学习的同学依次谈了这两个月的感受和收获,他们几个都说到了一点,就是他们在植物园学到了很多东西(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野外认识的植物比书本上更真实更记忆深刻更具说服力、待人处事的道理等),收获颇丰。接下来,高老师,寇老师强调了野外实践学习对专业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座谈交流中,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实践学习的重要影响,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令人受益匪浅,终身难忘。
随后,范老师为我们介绍了高山植物园不同海拔梯度的温室培育,目前建有引种保育及栽培温室共7处,总面积4500平方米。老师们介绍了野生植物资源收集与保护、技术培训、科普宣传等内容。
美好的一天不止是要有一个美好的早晨,当然也要有必不可少的丰盛的午餐(范老师亲自下厨做的美味佳肴),都忍不住想打个嗝。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出发去参观植物园新园区。
实验室一楼大厅的20多张海报主要展示了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历史和现状。
与此同时,老师们也介绍了许多外国的植物学家在滇西北进行植物考察,在丽江这片土地上取得了许多成绩和收获。1938年,秦仁昌和冯国楣先生在雪山开展植物资源调查工作,1956年,昆明植物所和云南大学完成玉龙雪山考察并出版了植被专著,1958到1974年建立丽江植物园等历史。
同学们最为熟知和感动的就是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园艺学家、国内首次发现大树杜鹃的植物学家、昆明植物研究所创建者之一、昆明植物园第一任主任(兼丽江植物园主任)冯国楣老先生为开发云南的植物资源做出的贡献。1945年,冯老先生在国立丽江师范学校(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任职教员、讲授博物及农学。冯老先生的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广大青年学子立志学习。
展报同时展示了云杉坪25公顷大样地的完整数据、气象站、蒸发站等一系列的数据测量收集。
丽江高山植物园高山花卉引进杜鹃25个种类大约2600株、报春花30多种约6000株、绿绒蒿14种约有3000多种、牡丹等其他67种10000多株,药用植物65种4000多株,目前还种植了59种约9000多株,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多,我们云南八大名花山茶、玉兰、兰花、百合、杜鹃、报春、绿绒蒿、龙胆在玉龙雪山均有分布。玉龙雪山的药用植物滇重楼、川贝母、云木香、草乌、附子等资源也非常丰富。大棚里植株高度近2米的云南大百合令人过目难忘。
“山脉横断改天地,江流纵劈换人间。天生我材千叠翠,谁立绝顶一览小。”作为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地区的核心地带和世界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玉龙雪山的生态价值是难以估量的。通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遵循自然规律,科学制定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建立和完善立法、执法监督体系,依法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让公众积极倡导和参与,共同保护滇西北生物多样性,才能使绿水青山永驻人间。